查看原文
其他

如何将“停课不停学”转化为师生生命成长的机遇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校长传媒 Author 徐青



对于“停课不停学”,社会争议很多。有身体力行的赞成者,有大声疾呼的反对者,争议是好事,说明我们都在思考。我们不敢说以下的观点一定是对的,但我们希望用微薄之力给大家一些启发。



为什么要“停课不停学”?


教育部提出“停课不停学”,我们是积极拥护的。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:


第一,因为疫情,孩子们正经历从未有过的“漫长”寒假。在这个“漫长”的寒假里,孩子们的心灵并非一块空地,如果不种些“庄稼”,长时间“荒废”,更容易长上“杂草”。对于很多孩子来说,现阶段更多面对着恐惧、焦虑和虚无,实实在在和老师、同还在教学中互动学习,做一些有规律、有意义的事,反而能让孩子们更有安全感、存在感和获得感。


第二,大部分学龄孩子,暂时还缺乏健康、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;大部分家长,暂时还缺乏引导孩子健康、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。这也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存在的价值!这时,学校“站出来”,引导孩子健康、主动的居家生活和学习,正当其时。


当然,我们反对“蛮干”,既然做了,就应该以“不辜负每个生命的成长”的态度,科学地、系统地谋划和推进“停课不停学”。



为什么“停课不停学”

应尽可能选择“直播教学”?


“停课不停学”可以有多种样态,但为什么一些“领航”学校不约而同选择了直播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呢?这里面一定是有道理的。


“停课不停学”有以下的三种基本呈现方式:


1、电视。貌似最经济,但限时限地,最要命的是没有互动。如果你是懂教育的,你知道,没有互动就根本称不上是教学!如果放放电视就行,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?这是属于低碳低效的一种,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是没有选择的选择。


2、录播。看到大量老师在做录播课程,我们也经常录课。前一阶段,我们在“蒲公英大学”做了一个《停课不停学,学校“互联网+教学”体系的搭建》的课程,一节10分钟的课我们至少要录半天,反复修改剪辑,最后老师们反响还是不错。但注意:录播课给成人学,效果还可以,给孩子学,除非录播的人功力很深,否则效果也是差强人意,同样是因为缺少互动。


另外,在线下教学中,我们老师也会做一些录播课给孩子,那是因为最终我们还是回到了线下课堂啊!比如所谓的“翻转课堂”,不就是如此吗?可是现在,我们只有录播,没有线下课堂的讨论了,这个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。


3、直播。直播看上去高大上,但实际上是最接近线下课堂的方式了。虽然网上说:不要把线下课堂搬到线上课堂来。但我们要说:初期把线下课堂搬到线上课堂来也是一种办法,这样教师教的场景和学生学的场景相对改变不大,初期是易获得显著的成效。但是,我们更应该结合直播教学的特点,以师生主动成长为目标,设计趣味和意义并存的课堂。


电视和录播很少看到“翻车”吧,而直播就多了。有些人就开始各种各样的质疑,还有写公开信反对的,这些都很有意思。但我们认为,宽容比自由更重要,绝大多数学校和老师,没有准备就上了“战场”,连“武器”都没熟悉,当然各种各样的“翻车”。没问题,这就是“新手”应有状态,“新手们”就是在各种“翻车”中学习成了“网红主播”的。请给学校和老师一些时间和空间,我们多宽容、多鼓励!


事实上,如果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设计,我们发现,多元的融合可能对孩子的学习更有益。比如在教学上直播和录播组合,对自觉的同学可以提供资源包,鼓励其自主学习等。大体上,没有比教师自己更了解学生学习的人了,那么,我们为什么不把创造还给学校和教师呢?




学校如何做好“停课不停学”?


对学校而言,要做好“停课不停学”最需要的是敢于挑战的勇气和系统的顶层规划。


如果人云亦云,如果不能直面现实“互联网+教学”中存在的问题,那就让学生看电视吧。没风险,领导想来也不会找你的。但如果真的站在教师、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来面对这个问题,你会发现这何尝不是一次机遇?


在这个特殊时期,学校和家庭,真正对“互联网+教学”有了全面的关注,教师和学生真实有了教与学的需求!原来要打破的围墙,原来要突破的壁垒,现在不断在削减,教师和学生需要每天真实面对既陌生又熟悉的教与学场景,在共同努力下,线上与线下的教与学逐渐在融通中。说实话,哪里有什么隔着屏幕就会淡了的情感?那只是因为心里本来就没什么感情……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场景,你和你的学校,你和你的学生拥有挑战的勇气了么?


仅仅有敢于挑战的勇气,还远远不够!是的,就像现实中开发出系列的完整课程,没有系统的顶层规划,一定不会出精品。当然我们也可以一边教学、一边开发,在经验和教训中调整前行的“姿态”,但如果能有远见的思考和系统的架构,这一切就变得低碳高效了。我们认为,至少学校应该做以下两件事:


1、做好“停课不停学”专业的教师培训。


校长们都知道,对于一所学校,教师发展是第一位的,因为只有教师发展好了,学生才能成长好!而现在的“停课不停学”,本质上就是“互联网+教学”,这样的场景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没有经验的。


对于没有经验的东西,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、实践和反思了。所以,组织专业的的教师培训就是捷径了。不仅仅是培训“互联网+”的录播、直播等技术,而是要把先进的理念和先进技术融合起来进行培训。


这一点,我们看到许多有远见的学校,能迅速开展起这样的培训,这是“及时雨”,效果好,普惠众!我们还看到一些学校,不仅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,也给孩子和家长进行了培训,并且还出了《互联网+教师教学规则》《互联网+学生学习规则》《互联网+家长管理规则》等。总之先培训,再实践,然后反思重建,“磨刀不误砍柴功”,这无疑是一条科学高效的路径。


2、做好“停课不停学”系统的实施规划。


学校的“互联网+教学”并不是将线下的课堂搬到线上这样简单,这一点很多优秀的线上培训机构的做法是值得学校借鉴的。


比如直播教学既有主播,又有助教。再如完成教学后,会有班主任在班级群里及时下发、回收、批发作业,并且及时帮助和鼓励孩子学习。这些可能还是表面的,更深层次的是有专业的团队进行课程教学设计,有专业的团队进行课堂教学互动,又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班级管理跟进……


反观,我们学校用怎样的思维在做?很多学校,没有培训,没有规划。今天学校领导一声令下:“大家上网课!”明天众多教师开始上网教学,然后“翻车”、“抓狂”之事不断。那如何系统做好“互联网+教学”的实施规划呢?


第一,改“简单思维”为“系统思维”。有些人简单的认为,这不就是每天上一节网课,有这么难吗?事实上,只有教育内行的人知道,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,这绝不仅仅是上一节网课的事!


一个规范的、有效的线上教学流程至少包含这些环节:教学设计、教学实施、课堂数据反馈、作业布置、作业批改、作业数据反馈、作业订正、个别辅导等。这还是从一节课来谈,而站在课程的高度思考时,内容更多,要求更高。所以,在“停课不停学”的课程设计时,学校课程领导团队的系统思维是尤其重要的!至少要思考以下6个问题:


① 学校选择怎样线上平台?


QQ、企业微信、钉钉、WPS、希沃、CCtalk、Classin……众多平台该选择哪一个?还是要组合选择?这个平台教学完后有具体明晰的数据用于反馈评价吗?怎样做金钱和人力成本最低?怎样做利于后期持续发展?


② 学校如何组织线上班级?


如何让线上的班级扁平化、系统化、数据化?是由班主任自己组织,还是学校统一组织?是建立在QQ、微信、钉钉、CCtalk等哪一个平台上?这个班级利于布置作业、批改作业、反馈作业吗?


③ 学校如何做好线上教研?


选什么平台开展线上教研?怎样的线上教研才会有实效?如何做好线上教研的策划?如何做好线上教研的实施?如何做好线上教研的检查?如何做好线上教研的改善?


④ 学校如何做好课程设计?


学校需要研制出怎样的设计原则?学校需要研制出怎样的设计细则?学校需要研制出怎样的设计模板?学校需要研制出怎样的设计策略?


⑤ 学校如何组织教师上课?


如何用共享日程在线上提醒教师上课?如何设计好如何做好准备、展示、互动、突发情况和数据反馈的清单,让教师教学心中有底?


⑥ 学校如何做好课程评价?


学校如何设计课程评价的规则?学校如何促进课程的评价反思?学校如何通过课程评价改善教学质量?



第二,改“单兵作战”为“团队作战”。虽然现实中,教师也有大量的时间做团队教研,但最后总是自己到课堂里去实施教学,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日常教学质量。


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,我们不必要一个人去教一个班,而是一群人去教一群班!这就是意味着团队合作的意义加强了,团队中可以有更多的合作方式。比如:让擅长表达的教师去上课,让思维开放的教师去设计,让电脑技术在行的教师做课件,让耐心踏实的教师做班主任……


教师在面对这些与线下不一样的教研、教学场景时,如果学校不站出来统一谋划课程的设计和实施,而是按线下的方式简单推进,结果可想而知。


用系统的规划,实现教师团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,就能促进学校在“停课不停学”的路上,开拓创生出一条既立足本校现实,又面向未来发展的“互联网+教学”之路!


你可能会感兴趣 

学校新生态:“游戏化教与学”走进校园的五种融合方式

视野 | 阶梯搭建,幼儿更需要乐享挑战


来源丨新校长传媒

编辑丨 巾津


聚焦最前沿设计

分享最校园案例


“DETT教育设计”投稿邮箱:

272279423@qq.com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